第三代半导体布局提速 国产势力能否“换道超车”?近日,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(以下简称“国创中心”)在北京召开第一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,标志着国创中心正式迈入实际运行阶段。国创中心由科技部批复同意建设,旨在瞄准国家战略需求,统筹全国优势力量,聚焦第三代半导体关键核心技术和重大应用方向,推进各类相关创新主体和创新要素有效协同,输出高质量科技创新成果,培育发展新动能,推动我国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创新能力整体跃升。据悉,在第三代半导体领域,我国拥有不逊色于欧美的专利技术,甚至在一些领域还出现了“换道超车”的情况。 多位长期关注第三代半导体发展的专业人士对记者表示,第三代半导体,指的是以碳化硅、氮化镓为代表的第三代半导体材料。新能源车、光伏、风电等新兴领域,都是我国重点发展的产业。随着下游需求市场的持续扩大,将带动第三代半导体市场产值不断增长,国产替代加速推进。 扩产进行时 近年,第三代半导体在多个领域崭露头角。以碳化硅、氮化镓为主的第三代化合物半导体已然成为产业端、投资界的宠儿,第三代半导体材料与前两代半导体材料相比,其最大的优势是较宽的禁带宽度,更适合于制作高温、高频、抗辐射及大功率的电子器件。 TrendForce集邦咨询分析师曾佑鹏向记者表示,碳化硅功率元件下游市场中以汽车为最大应用,另外可再生能源、工业市场亦相当重要,预计今年碳化硅功率元件市场规模将达到15.9亿美元,至2026年可攀升至53.0亿美元。氮化镓功率元件下游市场则以消费电子为主,数据中心与通讯以及后续的汽车应用同样颇具潜力,预计今年氮化镓功率元件市场规模有望达到2.6亿美元,至2026年可成长至17.7亿美元。 根据Yole数据,预计到2023年,全球碳化硅材料渗透率有望达到3.75%。预计到2025年,碳化硅器件市场规模将达到32亿美元,年均复合增长率超30%。 以新能源汽车为例,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研究,为进一步提升电动汽车动力性能,全球各大车企已将目光锁定在新一代碳化硅功率元件,并陆续推出了多款搭载相应产品的高性能车型。随着越来越多车企开始在电驱系统中导入碳化硅技术,预估2022年车用碳化硅功率元件市场规模将达到10.7亿美元,至2026年将攀升至39.4 亿美元。 不仅仅是扩产,对优质标的的并购也成为巨头厂商之间的主旋律。其中,ASM日前宣布收购LPE的所有流通股,且双方已签署了协议;而安森美对GTAT、Qorvo对UnitedSiC的并购则已完成。 国内厂商快速跟进 其中,天岳先进最新披露的调研纪要显示,公司位于上海临港的上海天岳碳化硅半导体材料项目已经成功封顶。天岳先进表示,公司将继续加快临港项目产能建设,预计导电型衬底大批量供货在上海工厂投产后将陆续释放。另外,目前公司已通过车规级IATF16949体系的认证,并加快推动相应产品的客户认证工作。 不仅如此,在国家政策和资金支持下,各地方政府掀起了第三代半导体投资热潮,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京津冀鲁、长三角、珠三角、闽三角、中西部等五大重点发展区域,北京、深圳、济南、保定等多个城市都有深入布局,政府也“置身事内”,打造覆盖衬底、外延、芯片及器件、模组、封装检测以及设备和材料研发的第三代半导体全产业链生态。 洛克资本合伙人李音临认为,国产替代是一直在进行的,目前国内的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在衬底材料、外延、设计制造等各个环节,均有对标海外巨头的企业。而成本的下降,主要依托制造工艺的效率提升,对于最擅长在已经证实可行的领域中降本增效的中国企业来说,该赛道已经进入了最有利于中国企业的阶段。 除此之外,目前第三代半导体的市场渗透率并不算理想。 免责声明:本文来源:网络,谢谢。不代表半导体国产化的观点和立场,仅供学习交流,如有侵权,可联系删除 ●大会公布 | 2022第二届中国半导体技术装备国产化发展大会(上海)通知 ![]() ![]() 点个在看你最好看 |